当前位置:『 资讯文摘 』->文章正文

    为什么说粤菜从未被超越 而是引领各大菜系的发展

    2019年01月20日  转载自:美食导报
    内容摘要:粤菜有味力调味无禁忌自古以来,人们对味道的探索就一直没歇息过,“酸甜苦辣咸”的进化,其实就是美食史的进化。时至今日,广东人依然在孜孜不倦地发掘着这杂陈“五味”所给予美食的魅力。卤水乳鸽再普通不过了,可...
    热门精品厨艺教程推荐:
    卤肉卷饼技术   正宗肉夹馍技术   黄金土豆饼   老济南把子肉   正宗原汁炖牛肉   凉皮商用教程   果香鸡柳棒   正宗麻椒鸡商用技术   厨师宝典   夜市新宠芝士黄金薯   网红臭豆腐技术   驴肉火烧技术   柳州螺蛳粉配方   蟹黄锅巴鸡技术   秘方排骨米饭   正宗台湾卤肉饭   可真正商用的包子技术   正宗新疆椒麻鸡   酱香米线   锅巴土豆   香辣肉酱面/米线   台湾牛肉面   单县羊肉汤   襄阳牛肉面   杨国富麻辣烫   秘制红烧肉   麻辣串炸串   青一色特色菜   酸辣粉技术   黄焖鸡米饭   千里香馄饨   枣庄辣子鸡   重庆麻辣鱼   牛杂汤   淮南牛肉汤   麻辣香锅   过桥米线/砂锅米线土豆粉   安徽牛肉板面   ...更多

    粤菜有味力 调味无禁忌

    自古以来,人们对味道的探索就一直没歇息过,“酸甜苦辣咸”的进化,其实就是美食史的进化。时至今日,广东人依然在孜孜不倦地发掘着这杂陈“五味”所给予美食的魅力。

    卤水乳鸽再普通不过了,可是迎合近年“嗜辣”潮流而研发的辣味乳鸽,或是在卤水中加入日本清酒做出带有酒香的卤水乳鸽,无疑是乳鸽这一传统产品更有新意;清蒸鱼是粤菜的一大代表,讲究的是火候的把握,而在此烹饪基础上,撒上一把产自西南的鲜花椒,由此带来的辛香让这道传统粤菜既让人熟悉又颇有新鲜感;还有在传统鸡煲里撒一把孜然、在海鲜烹饪中加入在湖南剁椒基础上改良的黄椒酱,更别说利用东南亚的香茅、咖喱、黑酱油等调料、香料,用于粤菜制作中。

    正是广东人这种海纳百川、调味上百无禁忌的作风,使粤菜始终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,也正是因为粤菜在强调新鲜烹饪的基础上活用全国各地的“味道”、敢用世界各地的“味道”,使粤菜的味型更丰富,从而引领各大菜系的发展。  

    中国人十分注重食物的色、香、味、形,而味则被认为是中国菜的灵魂。 中国人会使用许多调料,让食物给人更丰富的味觉体验。中国食物的味道传统上被分为5种:酸、甜、苦、辣、咸。而这五种味道之间又需要一定的互动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“五味调和”。 中医认为,五味调和不仅可以提高味觉享受,还具有达到促进健康平衡、治疗疾病和帮助康复的功效。在中国辽阔的国土上,一个地方菜肴的味道和另一个地方菜肴的不同,通常就是因为这五味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一到两味有所不同。而口味的偏好可以反映当地的地理、气候、农业、文化和历史。

    现代美食界普遍认为,“酸”代表了西南少数民族和山西地区的菜肴味道,而“甜”则代表了华东地区人们的偏好,“苦”则为全国性的药膳美食的主导风味,而“辣”就以华中尤其是四川和湖南为首的两个片区为代表,“咸”则是沿海和北方地区人们的主导味道。所以有些民俗专家认为,“酸甜苦辣咸”是中国民俗的一个缩影,中原文化、沿海文化、山河文化、宫廷文化都能从这“五味”身上一一体现。甚至说,这些带有风土人情的“味道”们,已经在那些区域版图上烙上了专属的属性,不可复制也不可移植。

    然而,风土人情难以移植是真,但味道的嫁接难以成功却不一定。 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之上,南方之端的广东就可能是成功的案例之一。广东的粤菜素来有一特点:她虽然好“咸”,但也尊“淡”尊“鲜”,而正是这一特点,让粤菜特别“宽容”。

    自数十年前至今,广东人就开始把全国的“味道”搜罗过来为我所用,并且轻易地融入到粤菜里,博众家之味道所长。如今,我们所见的粤菜,有很多是活用了全国最好的“味道”,甚至还有国外的特色“味道”,这些,都是粤菜独特的“味”力。  

    酸   

    ---从喼汁山竹牛肉球到酸汤鱼    

    如果说喼汁是粤人超前地从外国招揽而来的调料,那么今时今日的粤厨向“酸”大地西南地区采“酸”的行径,则显得更顺理成章。

    喼汁

    在广东尤其是广州,吃“酸”并不是当地人的偏好,不过这并不代表广州人不吃酸或者没有酸味菜式。其中,著名的“咕噜肉”也许就是最佳代表。甚至有人说,从近数十年来运用新型“酸味”调味料的历史来说,我们也是领先的。

    为什么敢这样说?一个特殊的案例就是——喼汁。

    喼汁,又称英国黑醋或伍斯特沙司,色泽黑褐,味道酸甜微辣,最早生产于英国伍斯特郡作坊,是一种名副其实的舶来品。19世纪,喼汁由英国传入上海和香港,后又从香港传到广东。而最终将它发扬光大的,还是广东人。

    ◎喼汁山竹牛肉球

    粤点老行尊陈勋大师曾说过,“喼汁山竹牛肉球” 在上世纪80年代兴起之时,就改变了东方人对西餐调料喼汁的使用和食用文化 ,时至今日,这道点心依然在美食界具有巨大的影响力。而这一切,即来源于粤厨对外来调味料的“敢作敢为”。 

    ◎酸汤鱼

    如果说喼汁是粤人超前地从外国招揽而来的调料,那么今时今日的粤厨向“酸”大地西南地区采“酸”的行径,则显得更顺理成章。  

    众所周知,西南地区最出名的“酸”要数贵州的“酸汤”,而广州美食界也将其借用了过来。当下把贵州酸汤做出名气的,当属炳胜集团旗下“小炳胜”的“酸汤鱼”“酸汤豆卜煮肥牛”以及“大胜小鸭”的“酸汤公仔面”等。 据其大厨介绍,他们是以贵州的酸汤风味为底,自己制作的酸汤。“小炳胜”的初衷也非常简单,就是“谁是‘酸’老大,他们就学谁的”。而这一思维,其实在白天鹅宾馆也有体现。据说多年前贵州烹饪大师孙俊革来白天鹅宾馆交流后,宾馆的厨师们第一时间就收藏了贵州酸汤的秘法,并在日后为己所用。

    这两个粤人对“酸汤”运用的小例子,其实已经很好地体现了广州人对“味道”的精神:只要是好“味道”,都能为我所用。  

    甜   

    ---从炒红甜菜到西欧果糖    

    他们的努力不仅是在为了反复增减甜味而已,而是在开拓新的甜味以求真正的升华。单单是这一精神,就可以看出广州人对食是那么不惜一切。

    ◎蔗糖

    说到“甜”味,这是世界上最为人所心动、让人感到幸福的味道,因为“甜”代表着热量、代表着营养,追求它是人类的原始本能。在人类的固有调味料中,甜味绝大部分来自于“糖”,而糖的种类其实少之又少,因此事实上,糖分的美妙,易于捕捉,却最难升华。

    ◎紫甜菜 

    广东作为国内蔗糖的生产大省(湛江),本身在饮食食俗里,人们已经把糖运用得滚瓜烂熟。直到二十多年前,广州有了各大小东北菜馆,十多年前又有了一些江浙菜馆之后,有些粤厨看到了“甜”的另外一种可能性:甜菜。此时,广州人对糖的运用,有了新的出路。

    ◎凉拌红菜头

    在2015年前后,广州开始兴起了“甜菜风”,不单有大量来自东北、云南的甜菜在市场上市,而且许多酒楼开始用“红甜菜”“甜菜头”来制作菜肴。早些年在珠江新城的“湖景金阁”就有“炒红甜菜”的菜式,其出品顾问李先生说,他们在观察了市场动态后,决心要用这种新式食材来打造爆款菜,这种做法在当时来说,在非甜菜产区的地域里也是个大胆尝试。也就是说,在非甜菜统领的地区,几乎很少有以甜菜入菜的例子,而 胆大的广州人,就敢如此去尝试。

    ◎东南亚的椰糖

    而在此后,广州人不单用上了甜菜,还凭借这一思维,大量运用起各地各式的“甜”食材。

    诸如有人使用东南亚的椰糖、云南的手工黄糖,甚至听说有些“壮志未酬”的餐厅使用过成本极高的西欧果糖。虽然他们之中有成功案例也有失败案例,但无一不在挖掘“甜”的道路上奋斗着。需知的是,他们的努力不仅是在为了反复增减甜味而已,而是在开拓新的甜味以求真正的升华。单单是这一精神,就可以看出广州人对食是那么不惜一切。

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    本文转载自:美食导报

    热门精品厨艺教程推荐:
    卤肉卷饼技术   正宗肉夹馍技术   黄金土豆饼   老济南把子肉   正宗原汁炖牛肉   凉皮商用教程   果香鸡柳棒   正宗麻椒鸡商用技术   厨师宝典   夜市新宠芝士黄金薯   网红臭豆腐技术   驴肉火烧技术   柳州螺蛳粉配方   蟹黄锅巴鸡技术   秘方排骨米饭   正宗台湾卤肉饭   可真正商用的包子技术   正宗新疆椒麻鸡   酱香米线   锅巴土豆   香辣肉酱面/米线   台湾牛肉面   单县羊肉汤   襄阳牛肉面   杨国富麻辣烫   秘制红烧肉   麻辣串炸串   青一色特色菜   酸辣粉技术   黄焖鸡米饭   千里香馄饨   枣庄辣子鸡   重庆麻辣鱼   牛杂汤   淮南牛肉汤   麻辣香锅   过桥米线/砂锅米线土豆粉   安徽牛肉板面   ...更多

    该文章共3页

    转载该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如不同意转载或涉及版权、内容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,以便可以立即删除;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,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,仅作参考。
    相关厨艺资料
    • 七味脆皮豆腐外表金黄酥脆、内里豆香软嫩,既可以当零食、小吃售卖也可作为饭店中的风味菜品,即使在家庭中制作也比较容易,该教程详细介绍了制作技术,包括配方、选材、口味的调制以及小吃版酒店版两种出品方式...
    • 最近沈阳流行一道非常奇特的菜肴。这个菜肴的名字叫做太子锅。不像四川菜也不像广东菜东北菜等任何一类的菜肴。但是味道就是不错。最主要的特色是汤汁调得好。有一种非常好吃的味道。而太子锅真正的创意之处就在...
    • 粤菜最擅长精细菜肴的制作,这道秘制神仙鸡用料十足,绝对有一种让你当神仙的感觉其味道鲜香无比,但在制作时候需要注意几个要点,才能使菜品颜色和口感达到完美的状态。原材料主料:三黄鸡1只、生猪蹄200克...
    • 杭椒炒鸭舌—杭椒、鸭舌杭椒炒牛柳—青红椒条、葱段、姜片、蒜片、干葱XO酱茶树菇炒牛柳—茶树菇、牛柳、青红椒条、葱段、姜片、蒜片、干葱特色小炒皇—湿银鱼仔、湿蚶子、鱿鱼丝、炸瑶柱、炸腰果、大韭菜花段...
    • 在香港的酒楼、茶餐厅及快餐店等食店,咕噜肉是一种很常见的菜式。在清朝时欧美人士在中国最先接触的是广东地区,顺理成章最先接触粤菜,加上他们喜爱甜酸的口味,因此咕噜肉深受他们欢迎。咕噜肉的名称还有两个...
    • 原料:茴香球150克、3A牛肉200克、黄彩椒50克;调料:盐3克、鸡粉3克、白糖3克、花雕酒5克、黑椒粉4克、色拉油20克;走菜流程:1、茴香球去老皮切成1.5厘米的条,黄彩椒切成条备用;2、牛...
    • 原料:秋葵150克虾仁200克;调料:盐5克、广东米酒4克、鸡粉3克、白糖2克、生粉3克;走菜流程:1、秋葵从中间切开放入水锅汆水后加入盐、白糖清炒后摆盘备用;2、虾仁去虾线后切成小粒加入盐2克、...
    • 点评:淡菜、花蛤、蛏子与竹笋、广东胜瓜一起搭配出的这道半汤菜品,食材丰富、色泽嫩黄、味道鲜美,而用保温性强的砂煲做盛器,还可避免河鲜温度降低后散发腥味。主料:淡菜500克,蛏子300克,花蛤300...
    • 原料:大海螺两个(每个约重600克),葱花少许。调料:东古一品鲜、味精、白糖、色拉油、香油各适量。走菜过程:1、大海螺焯熟后挑出螺肉,切掉螺尾,螺头切片,待用;2、螺壳冲洗干净后,焯水,趁热摆在盘...
    • 原料:青口12个,油酥皮切成12小块,胡萝卜粒、洋葱粒各少许。调料:盐、黑胡椒粉、橄榄油各适量。走菜过程:1、把青口打开壳,只要有肉的一边,洗净后剪去黑色须状物,吸干水份,待用;2、平底锅里下入少...
    • 主料:黑鬃鹅一只。料头:红葱头1粒,生姜2片,蒜子2粒,芫西梗2条(全部用油炸香),八角2粒,香叶2片。腌料:烧鹅盐75克,烧鹅酱35克,九江双蒸酒3克。上皮料:烧鹅脆皮水。走菜过程:1、将8.5...
    • 原料:广东丝瓜250克、鲜牛肝菌250克。调料:花生油、盐各适量。走菜过程:1、将丝瓜去皮,改成日字型厚片;鲜牛肝菌洗净,也改成与丝瓜相同大小的片;2、起锅加入花生油烧至7成热,将牛肝菌和丝瓜过一...
    • 主料:乳鸽一只(4.5--5两)。腌料:乳鸽盐45克,广东米酒2克。料头:蒜子4粒,砂姜2粒,红葱头1粒,生姜两片,全部切成蓉。上皮料:乳鸽脆皮水。走菜过程:1、将乳鸽清洗干净,待用;2、将料头与...
    • 原料:净乳鸽2只,猪棒骨250克,老母鸡1千克,猪肥肉100克。调料:香料(八角、山奈各3克,草果、桂皮、小茴香、白豆蔻、香菜各5克,香叶15克,丁香1克,甘草、胡椒各2克,辣椒3克),冰糖25克...
    • 原料:溪虾仔300克,橄榄爽40克。调料:芹菜末10克,味精、盐各5克,色拉油1千克(约耗20克)。走菜过程:1.溪虾仔洗净,下入烧至六成热的油锅中炸至酥脆,倒入笊篱中沥油;2.起锅烧热底油,下入...
    • 原料:昭君豆、熟猪耳条各75克,香芹段100克,红椒条少许。调料:盐、味精、鸡精、李锦记小炒汁、二汤、生油各适量。走菜流程:1、把昭君豆放清水里,浸泡6小时后,捞出来放入高压锅,加入二汤并调味后,...
    • 点评:葱油炸香葱段,以烧的技法烹制粤式烧腩,搭配煲入鲜味的柚子皮,成菜葱香与烧烤香融合,柚子皮细滑鲜美。处理柚皮:1、取柚青的皮,去除表面较硬的一层,在阳光下晒3-4天,收藏待用;2、将柚皮放入热...
    • “红烧乳鸽”是广东菜中的一道传统名菜,属于粤菜系,具有皮脆肉嫩、色泽红亮、美味多汁的特点。随着制作工艺的不断发展,“红烧乳鸽”逐渐形成了熟炸法、生炸法和烤制法三种制作方法。而现在,“红烧乳鸽”的做...
    • 此菜将粤菜中的脆皮大肠和湘菜中的干锅肥肠进行融合,选料也比较精细,只用大肠头制作,将大肠先压制再炸制,最后炒制,使得大肠口感既爽脆、又香辣,受欢迎自不必说。材料:原料:猪大肠头400克,木耳50克...
    • 辣椒仔煎烹虾制作:宋金宝粤菜常用调料“辣椒仔”辣度高、色红亮、清爽不腻,用来代替北方的普通辣椒酱和明虾搭配,采用“炸烹”的手法,成菜色泽红亮、香酥甜辣。去头明虾200克,洋葱100克,青、红椒条各...
    猜你喜欢

    金牌教程推荐

    联系
    我们

    手机
    访问

    手机扫描二维码

    收藏
    网站

    顶部